贷款保证保险是以借贷关系为承保基础的一种保证保险产品,该产品的消费者即投保人为借款人,被保险人为资金出借人,即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功能是为有贷款或融资需求的消费者(借款人)提供增信支持,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
消费者办理贷款必须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吗?
消费者(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是否购买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而非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必须购买,即消费者(借款人)如符合出借人的贷款审批条件,可直接获得贷款,无需购买保证保险相关产品;如不符合出借人的贷款审批条件,可通过购买保证保险增信,以提高贷款成功率。消费者(借款人)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后,并不会将自身依法依约应承担的债务转嫁给保险公司,也不会改变应偿还的债务额度。如果消费者(借款人)违约未按约定偿还其获贷款项下对应的债务,保险公司在向资金出借人进行赔偿后,依法取得该笔贷款对应的债权,保险公司有权要求借款人向其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
消费者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保险合同是消费者(投保人)、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订立保险合同,应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消费者(投保人)要认真研究保险条款、审慎签署保险合同。
(一)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前,消费者(投保人)要充分了解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并结合自身经济能力和实际需求决定是否购买。
(二)购买贷款保证保险时,消费者(投保人)需确保本人购买,避免指定他人代为操作,勿将个人信息随意告知他人。签署保险合同前,消费者(投保人)要仔细阅读保险产品介绍、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应履行的义务及违约后果、赔偿处理规则等内容,慎重签署保险合同。
(三)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后,消费者(投保人)除应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外,还应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若在履行保险赔付责任后获得对消费者(投保人)的债权,消费者(投保人)需向保险公司履行还款义务。消费者(投保人)发生债务违约后,其信贷违约记录将被上传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个人未来的贷款、就业、出行、任职等方面产生较大限制性影响,请投保人珍惜个人信用记录。
消费者在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后应注意哪些事项?
若消费者(投保人)在未还清贷款前提前退保,将导致被保险人的信贷损失风险上升,被保险人出于风险管控考虑,可能要求投保人提前还款,将影响消费者(投保人)对该笔借贷资金使用的稳定性。
若消费者(投保人)未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便触发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履行保险赔付责任后,消费者(投保人)的债权人将由被保险人转为保险公司、而消费者(投保人)自身债务不因保险公司的赔付而灭失,保险公司依法获得债权后,可向消费者(投保人)开展相关债务追偿工作。
消费者如何解决贷款保证保险纠纷?
当前,一些机构或个人诱导投保人退保牟取不当利益的主要做法:一是向投保人出售“投诉技巧教程”,赚取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二是诱导、强迫消费者(投保人)签订“代理维权服务协议”,预先收取费用或者承诺成功逃费、逃债后收取提成;三是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平台等渠道发布不实退保、退费、退息、免债等信息,虚假承诺、招揽投保人以获取不当利益。消费者(投保人)要关注上述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遭受诈骗、经济受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等风险。
(一)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保管好身份证件、银行卡号、移动支付码、保险合同、网银验证码等信息,谨防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二)一些机构或个人可能教唆、胁迫投保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或违法使用投保人个人信息,牟取不当利益。消费者(投保人)要提高警惕,避免自身涉及法律风险。
(三)如与保险公司发生纠纷,消费者(投保人)要首先与保险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投诉维权热线,或通过仲裁、诉讼等司法途径解决。投保人要对投诉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