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行为隐藏风险知多少

2021-03-16

某省市民王先生,在自家车玻璃上经常会收到“失效保单全额退保!停效保单全额退保!退过保单二次退保!联系方式188XXXXXX。”的小广告,王先生自认为保险意识还算可以,本对“全额退保”的小广告不以为然,但却被业主群“全额退保代理人”的几张图片给吸引了。对方在微信群里发了很多全额退保成功的转账照片,并且上面清楚表明了保险公司及退费金额,这让他有点动摇:“难道真有全额退还保费这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先生联系了小广告上的代理退保人。对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刻意诋毁王先生购买的保险产品,故意隐瞒保险保障功能,不断的错误诱导,让王先生感觉自己购买的保险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产生了退保想法。“我们保证在30天内完成全额退费,但是需要收取包括咨询费、代投诉材料费等共计1500元,前期只需付500元,剩余费用在退还保费后,再支付即可。”听了退保代理人的介绍,王先生并没有犹豫,直接微信转账500元。1小时后再次联系对方,王先生发现已被拉入黑名单,因欺骗金额较小,只能自己咽下苦果。

代理退保隐藏的风险

1.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

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组织冒充政府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退保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若消费者以后再次投保时,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

恶意“代理退保”行为并不是为了真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代理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完成退保后又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保险公司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非法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3.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非法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非法组织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保险公司。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7639号-1
  • APP下载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服务号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