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频发的台风等自然灾害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浙江省力图通过保险手段来化解各类灾害对“三农”造成的损失,于2006年初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为期3年的“政策推动+市场运作+共保经营”的新型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紧接着又于年底全面启动了全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在政策性农村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浙江省依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积极建设农村保险网络,开拓商业保险农村市场。目前,浙江省政策性“三农”保险试点工作接近尾声,本报记者近日赴浙江省实地采访,调研浙江“三农”保险的运行情况。
农业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如果不是有保险,去年我可惨喽。”谈起去年10月的“罗莎”台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镇北村的张志根仍然心有余悸。去年台风登陆时,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当时张志根承包的水稻中有30亩倒伏,台风过后又有20多亩水稻得了青枯病。“灾后共保体赔给我1万多元呢!保费是政府补贴的,如果以后政府不给交保费了,自己掏我也愿意的!”
张志根所说的“共保体”是浙江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而首创的独特方式:在浙的8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共同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占最大股份的浙江省人保公司受共保体委托,具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日常业务。
“我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没有成功样本可借鉴,只能大胆探索实践。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从3年试点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平稳,农户参保积极性不断提高,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走出了一条政府能承受、农民有意愿、保险公司可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浙江省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处长沈素芹说。
浙江省从2006年正式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2007年试点县(区)从11家试点扩大到32家,直到今年扩大到全省所有有农业的县(市、区),可以说试点工作是稳步推进。在保险品种方面,浙江省选择了规模大、投入大、产出效益高的13个农产品作为试点品种。
虽然浙江全省范围内试点品种有13个,但是考虑到各地情况的差异性,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3+1+6”的选保模式:“3”指能繁母猪、奶牛、油菜三个品种,为必保品种,参保对象为符合条件的所有农户;“1”指水稻,为必保品种;“6”指各地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选择总数不超过6种特色品种。这7个品种的参保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省与县(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
作为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首席承保人,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具体负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运作,并承担67%的责任份额。“3年来,共保体各成员公司广大农险从业人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农户拥护、政府满意、社会赞许的良好成效。”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财产保险部副总经理何旭芳介绍,共保体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此,人保财险平湖支公司总经理卢伟深有感受。“农业保险最终要落实在理赔上,理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政策性农业保险能不能长远发展。我们的理赔员挑的是全公司服务态度最好的,他们工作非常忙,一天都在外面跑,很多农户都有他们的手机号,出了险直接打电话给他们。比如今天上午我们一个理赔员就要跑14个养殖户,他们开的车子平均两天就用完了一箱油,轮胎也很快就磨损坏了。”
3年来,共保体共向3万农户支付了1.3亿元的赔款,受益面占到参保农户总数的40%,无论从补偿额度和及时性上,都比以往有很大提高,达到了稳定生产、降低损失的政策目的。沈素芹表示,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3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将告一段落。浙江省将在认真总结3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条款,不断扩大新险种,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各项服务,逐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科学高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系。
农房险:农民安居的保障
2007年,浙江苍南县龙港镇章良村连续遭受了“韦帕”和“罗莎”两次台风直接登陆袭击,共造成35户农户受灾,倒塌房屋140间。大灾发生后,县保险公司当天就赶到村里查勘定损,及时将全部赔款送到了农户手中,不到1个月时间全村80%的受灾农户都已盖好新房。今年初,浙江省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天气,共造成4410户受灾,倒塌房屋6784间,而受灾农户在春节前就领到了保险公司送来的全部赔款,顺利度过春节。
农民自救能力增强,灾后能够及时重建家园、恢复基本生活———这一切都得益于浙江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发挥的效应。
因台风等灾害,浙江省每年都有大量农房倒塌,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政府救灾工作压力很大。据统计,1997—2005年,浙江全省农村共倒塌房屋4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2006年11月,浙江省正式启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采用“政府补助推动+农户自愿交费+市场经营运作”的方式,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政策性农房险的经营业务,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以丰补歉、自负盈亏”。
浙江省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处长沈素芹介绍,政策性农房险具有保险责任广、保障程度高、农户负担低的特点。台风、洪水、暴风暴雨等绝大部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农房倒塌都列入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责任范围,参保农户受灾后每间房屋最高偿付3600元,每户最高赔偿可达1.8万元,加上原有家庭储蓄,基本可以实现重建家园、恢复生活。保费方面,浙江省根据历年风险系数,将全省划分为两大风险区域,一类风险区域为温州等4个市,这一区域内每户农户每年保费15元,其中农户交费5元,财政补助10元;二类风险区域为杭州等7个市,这一区域每户农户每年保费10元,其中农户交费3元,财政补助7元。对农村困难户则实行全额补助。
据了解,从1982年开始,浙江商业保险公司已开展商业性农村住房保险业务,平均每户交纳保费20元、赔付1.3万元,截至2006年底,全省商业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仅为0.62%。建立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后,农户保费负担更轻,自交保费从20元降低到3元—5元,只有原来的1/5,受灾后赔付更高,从原来每户1.3万元提高到1.8万元,提高了近40%。
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财产保险部副总经理何旭芳介绍,去年浙江全省参保农户985.46万户,参保率96.1%;今年全省共有1002.87万户农户参保,参保率达98.61%。去年全省农村住房保险共有16715户农户受灾,总赔付7351万元;今年截止到目前,全省共有受灾农户16727户,赔付6123.51万元。“为切实保障受灾农户利益,省里还建立了覆盖到乡镇的理赔工作网络,简化了传统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基本做到在查勘定损后三个工作日内支付赔款,所有赔款都在三个工作日内送到受灾农户手中。”何旭芳介绍说。
浙江保监局副局长刘钢表示,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在抗灾救灾、重建家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下一步将研究如何进一步丰富农房险产品,例如保险责任范围除了农房倒塌外,可能将房屋裂缝、地基下沉等也纳入到保险责任范围内。
经济日报